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资动态>>《决定》释放国资国企改革十大信号

《决定》释放国资国企改革十大信号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07-26

分享到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决定》释放国资国企改革十大信号:

第一,总基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是五年任务规划。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第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两个毫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包括土地要素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资本市场改革、技术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资源环境要素改革等。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一方面,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企业一定要建立追求价值、创造价值的理念。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做强做专,绝不盲目求大。另一方面,要提高核心功能。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第三,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有国资委、财政部及行政事业单位,除此之外,国企还要面对财政部、审计署、中组部、中纪委、中央巡视组/督导组、人社部、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的战略协同。

“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完善垂直管理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推进向中管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

第四,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

明确“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提出了“一企一策”的考核理念,即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紧密围绕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和承担的重大任务,确保考核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考核指标应涵盖企业的财务绩效、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第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要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主动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积极开展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强化责任链条,加强协同配合。

2022年4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国有企业具备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实力与牵引力,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提供新技术迭代与应用环境等方面有基础优势,是原创技术创新的有力组织带动者。国有企业对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与高层次人才的定向支持,能够促进优势资源聚集进而开展原创技术研发,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用深入合作。

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国有科技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出台了《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财资[2016]4号)、《关于做好中央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6]274号)、《中央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红激励工作指引》(国资厅发考分〔2017〕47号)等文件,国有科技型企业可以做股权类的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分红类的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项目分红、岗位分红、虚拟股权等多种激励方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做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

第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2018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2022年6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航工业、国电投、国家能源、国机集团、中国铝业、远洋海运、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通用集团、中交、保利和中广核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2022年12月,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作为运营公司,由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各地也都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了地方国资委出资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按照政府确定的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优化要求,以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发挥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第七、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推动自然垄断环节同竞争性环节分离,依据竞争条件采取拆分、重组等不同方式,剥离竞争性环节业务,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应有的作用。

能源行业。在电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改革输配电价监管机制,竞争性环节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决定。实现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运行,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石油天然气方面,推动实现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铁路行业。通过深化铁路行业改革,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整合铁路集装箱、特货、快运等专业运输企业,加强铁路行业监管能力建设。

第八、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决定》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第九、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之所以能稳健前行、不断发展,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国有企业家,是国有企业的领路人,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国有企业企业家,应该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企业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驾驭市场经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梯度培养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聚焦企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尽快补齐短板和弱项,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第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提升对运输通道的掌控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信息来源:丽莎闻道,作者:周丽莎)

友情链接

请选择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肥西路2997号金安广场

电话:86-551-65581923

传 真:86-551-65581922